市民在摊位上挑选心仪的菜品。
摊位上的美食。
蒜蓉小龙虾、脆皮乳鸽、鲍鱼捞饭……近日,“酒店外摆”的风也吹到了厦门!以往带着“高冷”标签的酒店餐饮,如今把招牌菜搬到了户外摊点,还靠视频直播拉人气。亲民价格遇上星级美味,市民游客闻香而来,“酒店外摆”正成为别具烟火气的美食打卡地。
消费者:
性价比高充满烟火气
“9.9元把星级美味带回家。新鲜食材,大厨主理,餐盘换餐盒,仪式感不降级。”17日16时30分左右,环岛路一酒店外的广场上,一条红色横幅格外醒目,三个帐篷整齐排列,每个帐篷前都围满了市民,队伍从帐篷前一直延伸到广场入口。
展开剩余72%68元/公斤的蒜蓉小龙虾、15元/份的鲍鱼捞饭、20元/250克的红烧肉、88元/只的烤鸭,24种精心烹制的特色菜品一字排开,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。“早就听说这家酒店的烤鸭很有名,平时去酒店吃一顿要128元,有点舍不得,现在摆摊卖,价格比在酒店里便宜40元,还能分成半只购买,必须来尝尝。” 排在队伍中的市民王女士正拿着手机,对着摊位上的菜品拍照发朋友圈。她告诉记者,自己是刷到酒店的直播赶过来的。
李先生刚买到一份卤鸡爪和一份卤鸭翅。“这卤味味道确实正宗,和我之前在酒店宴会厅吃的口感一样,包装也很严密,带着方便,性价比很高。我昨天还来买了鲍鱼捞饭,在酒店一份卖58元,这里只需要15元,份量也差不多。”他举着手里的餐盒对记者说。现场还有不少市民像李先生一样,买完后就在广场旁的石阶上坐着品尝,边吃边聊,一派热热闹闹的烟火气扑面而来。
酒店:
两个半小时补货好几次
“我们每天16时30分准时出摊,19时收摊,这两个半小时里,基本每个摊位都要补货好几次。” 酒店工作人员张女士说,此次外摆采用“线上引流+线下消费”模式,工作人员会在直播间和网友互动,解答菜品、停车等问题,吸引线上观众转化为线下消费者。
18日17时30分,西堤路附近的一酒店外摆摊位也人气十足,不少市民与游客正驻足选购。“我从河北来厦门旅游,刷抖音刷到这个活动,特地过来尝尝星级酒店的味道。”游客尤女士告诉记者,为了那盘卤水拼盘,她排了很久,“味道确实地道,48元一份,比在酒店内点便宜了100多元,分量虽比堂食少些,但两人分享刚刚好。”
据酒店工作人员介绍,此次外摆活动已开展5天,后厨就在摊位后方,供货非常充足。“人流量一天比一天多,卖得最火的当属烤鸭,有时后厨刚出炉一批,摊位上就卖空了,师傅们都在加紧烤制。”
观点:
餐饮行业多元经营创新实践
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航表示,酒店拓展户外摆摊业务,本质上反映了餐饮行业向多渠道发展、多元化经营的战略转型。这一创新实践突破了传统酒店餐饮单一依赖堂食的经营模式,通过构建“线上引流+线下体验”的全渠道营销体系,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多维度延伸。短视频平台等数字化工具的应用,不仅打通了不同消费场景的壁垒,更创造了与年轻客群深度互动的新机遇。
江航认为,这种经营模式的创新,既是对消费升级趋势的主动适应,也是餐饮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。从行业发展角度看,这种多渠道协同的经营策略,不仅拓展了营收来源,更通过差异化服务满足了多元化消费需求,为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(文/图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 实习生 李慧)
鹭江茶桌仔
摆出去 拓新局
●薛尧
酒店将招牌菜品搬到户外摊位,以亲民价格引得市民排队抢购——这一创新举措,正是酒店主动拥抱多元经营、拓展消费场景的鲜活实践。在消费市场日益细分的当下,这种多渠道发展战略,正为酒店餐饮撬开新的增长空间。
长期以来,酒店餐饮受限于自身定位,客群单一且消费场景固化。而外摆活动通过“餐盒替代餐盘”的巧思,既守住了菜品品质,又大幅拉低消费门槛,让曾经困于富丽堂皇宴会厅的酒店美食,真正走进了市井街头,实现了消费场景的突破性迁移。更关键的是,它让酒店触达了以往难以覆盖的家庭客群与年轻消费群体,为品牌培育出全新的增长极。
这场“外摆实验”生动证明:酒店餐饮唯有主动打破边界、构建多元经营体系,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,赢得持续发展的沃土,最终织就更完整的餐饮服务生态。
发布于:福建省美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